• 恋爱婚姻家庭网新版上线
  •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微信 > V家长微信 >
  • 全民网课的残酷真相:再不开学,有些孩子就要废了!

  • 发表于:2020-03-17来 源:家长会了么作 者:狄奥根尼的木桶 阅读数: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网课还在继续,不少孩子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网课还在继续,不少孩子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考验——“扬州12岁男孩借上网课之名玩网游,两个月充值了近11万元”......类似的报道屡见不鲜。

     

    也有网友调侃:受疫情影响,最大赢家不是各大药房,而是各大游戏商,比如王者荣耀就在1、2月份的日活量突破5000万......

     

    当然自觉的孩子也是有的,一位来自河南的高三学子,因家中没有wifi,只能向邻居借网。在屋外寒风中用功苦读。

     

    各地教育部门推行的“不强制”政策,让很多习惯了把孩子扔给学校老师的家庭,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

     

    一个教育界普遍的预测是:复课后,中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不可避免自律的孩子走得越来越远,遥遥领先;不自律的将被妥妥甩在后面。

     

     

     

     

     

     

    困扰家长们的终极问题无非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如此自律?自律的孩子是天生的吗,为什么我怎么教育他都学不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讨论一个争论已久的人性假设:性善论vs性恶论。

     

    细化到学习问题上就是:孩子的学习意愿是被强加的,还是先天就有的?

     

    套用管理学上X、Y人性假设,我们整理了学习版的X、Y理论如下。

     

    X理论学习版:

     

    • 孩子本性懒惰,厌恶学习,尽可能逃避;

     

    • 绝大多数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宁可被家长骂;

     

    • 多数孩子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努力;

     

    • 激励只在生理和物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

     

    • 绝大多数孩子只有极少的创造力。因此对于学习的唯一激励办法,就是以物质奖赏和惩罚来激励学习行为。

     

    • 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

     

    Y理论学习版:

     

    • 孩子的本性不是厌恶学习,如果给予适当兴趣指引,孩子们喜欢学习,并渴望发挥其才能;

     

    • 多数孩子愿意对自己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

     

    • 惩罚不是促使孩子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

     

    • 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

     

    •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孩子们广泛具有的。

       

     

    武汉方舱医院,某天晚上10点,一位正在学习的女孩

     

     

    如果你秉持着X理论的人性假设,你会更倾向于认为:

     

    孩子是没法自觉的,是需要被监督的,因此你会付出更多时间来叮嘱,来树立规则,来纠错与强化。

     

    一旦孩子表现出色或遵守规则,没有出格,那么就会给予物质奖励,这其实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用的方法。

     

    而如果你秉持着Y理论的人性假设,你可能更愿意相信:

     

    孩子能够对自己负责,而你只是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适合学习的环境,把更多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孩子,引导他们创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与其说自律是“天生”的,不如说自律是“被塑造”的。

     

    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天生自律?其实,只是他拥有了更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从小培养好了学习习惯,又或者受到了父母的耳濡目染。

     

    秉持着哪种人性假设也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你用对了方法吗?掌握好度了吗?

     

     

     

     

     

    想要自律就需要尊重科学,顺从大脑。让“自律”这件事自然而然地发生,你需要明白这三个道理:

     

    1、情绪脑vs理性脑

     

    心理学认为,大脑有理性脑和情绪脑之分,它们共同协作又会出现分歧。我们常常容易让情绪脑占据上风,做出一些不那么成熟的事情。

     
    你要知道,主管情绪的大脑已经沉淀了二十多亿年,而理智部分才发展了几亿年,年份的差距让力量的角逐也非常不同。
     
    自律,就需要让理性脑战胜情绪脑,克服困难,放弃眼前的愉快,去做那些需要花费努力,且短期内不一定有收益的事情。
     
    如何让理性脑占据上风?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设置阶段性的目标——情绪脑并不是一直处于和理性脑“对着干”的状态,它们也可以合作,那就是当任务比较轻松、有趣的时候。
     
     
    面对一个任务,孩子难以自律,甚至还有一些情绪,有时候可能是任务太难,目标太大。
     
    因此,可以把任务拆分,分段完成,就更加容易让孩子先行动起来。

     

     
    还可以为每个小目标设置一个小满足。比如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可以有15分钟左右的休息和放松,在达成一个小目标之后就可以获得一些奖励。
     
    这样我们就给了情绪脑一定的“施展”空间,当接下来再次进入学习状态时,它就不再跑出来捣乱。
     
    2、一旦想到,立刻执行
     
    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完整的事物,遇到不完整的事物还会想尽办法进行补完。对于工作和学习也是如此。
     
    我们喜欢将已经完成的工作抛之脑后,未开始的工作尽可能拖延,而对于已经开始却又中断的工作,则常常耿耿于怀。
     
    这被称作蔡格尼克效应——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曾让被试验者完成22件简单的工作,诸如写下一首诗,从100连续减7……
     
    这22件工作有些允许被试做完,有些则做到一半就强制中断。
     
    有趣的是,事后让被试验者回忆做了哪些工作,结果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
     
    所以,如果想要不自觉磨时间的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立刻开始一项学习任务。哪怕是在试卷上写下名字,在作文本上写好标题……
     
    只要开始一项学习任务,孩子的大脑就会强迫性地让自己去完成。即使中途中断,大脑也会不断提醒:“我有一项作业没有完成,作业没有完成,没有完成,没有,没……”
     
     
    在这种大脑魔咒的催促下,不自觉的孩子也会变得自律。所以想要孩子自律,就告诉孩子想到了要立刻去做,哪怕是一小点。
     
    3、让孩子看得见努力付出的回报
     
    我们的大脑对于看得见回报的指标更敏感,然而现实中,很多付出的努力并不是立刻就能见到回报的。
     
    比如说,考试成绩并不会因为多背一个单词而有显著提高,更有可能的是辛苦背默的单词根本考不到。再比如,虽然每天坚持运动但体重却不会轻易下降。
     
    这些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的努力,通常让我们沮丧,这也是很多人减肥不能成功;孩子学习无法保持自律的原因。
     
     
    神经行为学家塔利(Tali Sharot)教授曾说过这样一个案例:
     
    美国的医务人员经常会忘记在进入病房前消毒,监管方加装了监控摄像头,用了许多手段来督促医务工作者遵守职业规范,但是效果都不明显。
     
    塔利教授建议,在洗手台前安装一块电子显示屏,电子屏上会显示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洗手频率,并且实时更新。每当医务人员去那里洗手,屏幕上的数字会上升。
     
    在电子屏幕安装后的几周内,医务人员的洗手频率上升了3倍,接近90%的医务人员遵守规则,进入病房前洗手。
     
    塔利教授深知人类大脑的弱点,所以顺从了大脑的期望,将洗手的次数可视化的公布在洗手台前。
     
    医务人员每次洗手都会看到自己洗手的数字上升,多了一种成就感,强化了他们的洗手行为
     
     
    学习也是如此。对于孩子们来说,为了提高学力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作业、背诵、默写、预习……
     
    面对如此多的项目,又不知道完成之后能够多大程度提高自己学力,实在是有些绝望啊!
     
    如果家长能够分阶段设立可视化的标的,引导孩子做完一个项目就在项目旁边打个勾,孩子会更高效地完成一天的学习。

     

     
    虽然是小小的举动,却符合大脑的奖赏机制,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自律,就是一场自我完善和蜕变的过程。这其中,必然经历痛苦和反复,然而在这之后,便会破茧成蝶,诞生新的事物。
     
    有句话说:“自律给我自由”。相信有了这次居家学习的经历之后,有更多孩子能感受到自律带来的好处,而这种感受,也同样会促使着他们改变自我。
     
     

    家长会了么(ID:jiazhanghuileme),这是一个家长、准家长和以后想当家长的人,都值得关注的公众号。专注于分享儿童教育心得、科学育儿理念、儿童心理研究;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社会百态。

  • 三伏天,妈妈只要做对这5件
  • 这五件事可避免三伏着凉......
  • 推荐阅读
    
  •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 邮编:230001
    E-mail:lian1986@lian1986.com
  • Copyright © 2003-2015 www.lian198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178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