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爱婚姻家庭网新版上线
  •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亲子 >
  • 两个硕士教不了一个小学生:哪个父母不焦虑?

  • 发表于:2017-09-16来 源:恋爱婚姻家庭作 者:蕾蕾 阅读数:
  • 让我们的焦虑,尽可能少的影响到孩子而已。
               01
            前两天跟朋友婷婷小聚的时候,她发给我一篇新华社的新闻稿,原标题为《两个硕士竟然教不了一个小学生——谁在靠你的教育焦虑“吃饭”》。
            这位新华社的记者对孩子们的教育现状做了个调查,一个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被父母送到了某个英语培训机构。
            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毕业于国内985和211大学的硕士,但孩子妈妈说:“苦虽苦,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没几年,不能偷懒。”
            而像这位小朋友这种状况的家庭还算是普遍现象,各类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学区房产的售价与租金也节节攀升。
            一边是孩子们学习压力陡增,节假日甚至刚从英语班出来,就要去培优班,匆匆吃上一口午饭,马上还要进舞蹈班。一边孩子的父母跟着受罪,在门外长时间等候,这些博士、硕士们边刷手机,吐槽起步阶段数学、拼音、图形这么简单,收费却不低,却又庆幸自己第一时间“秒杀”到了课程。
            文章中,专家说要缓解家长的焦虑,不仅要劝家长保持理性,还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从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态。
            朋友边给我看新闻边苦笑,她说,记者的调查是没错,专家的建议也很对,但是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去赌?谁知道什么时候教育资源才能均衡,名校就那么几所,招生政策还经常变来变去,不焦虑的才不正常。
            02
            朋友婷婷说的确实是真心话,她自己是名校毕业,老公是名校硕士,家庭收入不算低,孩子也聪明可爱,在外人看来,她的生活很幸福很美满,但只有跟她熟识的朋友才知道,她的日子也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
            婷婷家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学了4年英语,4年钢琴,3年的绘画,2年趣味数学,1年的游泳。
            这还是在婷婷辞职专门照顾孩子,自己陪学陪练,亲子教孩子古诗词和汉字,老公教孩子逻辑推理,各类兴趣班特长班缩了又缩,减了又减的条件下的结果。
            这几年陪孩子写作业,接送孩子去兴趣班补习班,以及陪孩子练琴,婷婷基本上是比上班还忙还累,每天都个跟孩子斗智斗勇。孩子学的好,她就好。孩子学得糟糕,她就好几天心情烦躁,特别容易发火。
            婷婷跟我吐槽,说孩子现在做作业练琴有时候特别拖拉,总是磨磨蹭蹭的。一直催孩子快点,弄完了可以玩一会或者好早点睡觉,可是根本没效果。
            有一天她发现让孩子改的作业,孩子嘴上答应了,但一检查还是没改,就立刻压不住火,对着孩子一通大吼,盯着他改完才算罢休。
            冷静下来一想,当时的感受就是自己都放弃事业辞职照顾孩子了,费了这么多心血,孩子还是这么难管。现在做事就拖拖拉拉虎头蛇尾,以后长大了还了得……自己把自己吓坏了,才会去吼孩子。
            婷婷感叹,“你说我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焦虑,但是不焦虑怎么办,这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03
            婷婷的状态,让我想起了早前一个记者的采访,也是一位小学生妈妈。孩子妈妈说:“孩子不拼命超前,就上不了重点初中,上不了重点初中,就很可能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就很难考上重点大学,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的都是孩子的人生”。
            这不是一个父母要不要停下,该不该反思的问题。这外围有一个绝大多数父母都会焦虑甚至恐慌的大环境。
            周围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会产生攀比焦虑。
            别人都在学英语学音乐,我家的娃每天不看书,一副特立独行置身事外的样子,父母真的很难坐得住。不加码,似乎孩子注定要沦为差生。
            按照别人的方法教孩子了,却收效甚微,会产生茫然焦虑。
            从早期的《傅雷家书》到《哈佛女孩刘亦婷》再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经从来不少,但放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就总是不奏效。自家娃又拖拉又不听话,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升学压力与日俱增,入学条件模棱两可,会产生压力焦虑。
            眼看着要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父母焦虑得几乎睡不着觉,想方设法打听学校的入学须知,打听哪个补习学校靠谱,哪个补习老师好,孩子却还是不紧不慢,成绩也中等左右,不上不下,危危险险。说淡定,实在是有点困难。
            未来变化难以预测,很怕孩子难以应对,会产生远虑焦虑。
            计算机下围棋赢了全世界所有的顶尖棋手,无人工厂已经成为现实,速记、速算、翻译都有软件可以替代,马云说未来30年,不会琴棋书画的孩子找不到工作……未来的孩子要怎么办?除了父母,谁还能对孩子掏心掏肺的好。孩子必须要自己强大起来……这些想法绝对不是杞人忧天,但是回到现实,更多的也还是焦虑。
            焦虑,是我们千万年来进化出来的情绪,提醒我们警惕危险,帮助我们转危为安。简单的说让父母不要再跟风,调节情绪,不再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也做不到。
            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焦虑的基础上,去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们的焦虑,尽可能少的影响到孩子而已。
     
            04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很出名的实验,选择了55对母亲和儿童做样本,孩子的年龄都在9-13岁。
            实验要求孩子们在十分钟之内,尽可能多的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拼图,然后老师会公布每个孩子的成绩。规则中,母亲可以在旁边陪伴,但是不可以出手帮助。
            心理学家们在实验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录像机记录了每位母亲和孩子的互动过程。
            实验结果现实,有焦虑症的孩子,孩子的母亲,明显的对孩子有更多的干预,频繁触摸拼图,并且表现得也更焦虑。
            孩子的母亲,通过频繁的触摸拼图,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不能单独解决这个难题,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自我效能。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孩子不断地感到环境的压力和威胁,从而增加主观的恐惧。母亲的行为也限制了孩子发挥自己策略的机会。
            这段时间被一篇据说是65岁退休老教授的文章《牛蛙之殇》刷屏,文中老教授的经历引起了父母们极大的共鸣。
            老教授的孙子才6岁,竟然患上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虽不严重,却很难治愈。
            而文中提及孩子的病的原因,就是父母从3岁开始,就给孩子制定的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的目标和之后的一系列逼迫孩子陀螺一样学习的行动。
            孩子最终没有考上理想的小学,并且生了病。可是父母最痛心的,却还是“我们没能把他送进好学校”。
            不得不说,这样的家庭正在越来越多。因为家中给的压力,因为父母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而把孩子逼闷闷不乐,甚至有心里疾病的家庭也越累越多。
     

            05
            关于教育的焦虑,有人说就像是个囚徒困境,很难摆脱,也很难抉择。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父母最大的希望,还是孩子健康的成长,在未来有尊严,有能力,有爱的去工作和生活。
            父母可以焦虑,父母可以去引领孩子多学一些东西,多掌握一些知识,多锻炼孩子的头脑。但是这一切需要建立在不把过度的焦虑传递给孩子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让孩子去学习,去成长,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吸收和感受。允许孩子犯错和适当的放松,让孩子自己去明白努力和奋斗的意义。
            别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学习的路上一直被监督被驱赶,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这一路是苦是甜,爸爸妈妈都在你背后,坚定的支持你,陪着你呢。
  • 女儿拿手机做作业 拍照上传
  • 前天20:20,李先生来电:我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只要她作业不会做,就用......
  • 推荐阅读
    
  •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 邮编:230001
    E-mail:lian1986@lian1986.com
  • Copyright © 2003-2015 www.lian198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178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