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恋爱婚姻家庭网新版上线
  •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亲子 >
  • 宝贝,这一次分离,是你的独立之路,也是我的成长之路

  • 发表于:2017-08-31来 源:恋爱婚姻家庭作 者:蕾蕾 阅读数:
  • 每一个孩子都要走过一段这样特别的路:从绝对依赖、相对依赖到迈向独立。
               1
            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孩子入学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孩子第一次入园。父母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为什么有的孩子能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而有的孩子却被分离焦虑包围着,久久难以适应呢?
            这常常跟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有关。从孩子出生开始。他们的内心就一直在接收父母给予的爱和心理养料。这样的爱不是我给你吃,给你穿,照顾好你一日三餐,让你不生病,能够健康的成长就是爱。单单只有这样的爱是不够的。
     
            2
             还记得前几天带儿子去医院做入园体检。我提前告诉了他,“会抽血哦!你怕不怕?”“我不怕,但是痛不痛?”“有一点痛,就像被针扎了一下,不过一下子就过去了。”
             然后他信心满满地去排队。前面有两个小女孩站在那排着,而一个小男孩在爸爸的怀里等着抽血。他一直在哭着问妈妈“痛不痛?”“不痛,宝宝闭上眼睛。”“这是什么,妈妈?“他指着针管。妈妈也不好说什么了。他就一直在哭着。 
            旁边一个小女孩就说:“要坚强!”这时倒是让大家都笑了。都在问自己的宝宝“你是不是够坚强呢?”我也看看儿子,“你是男子汉,是不是也会坚强。”他举了举手臂,已经迫不及待想展示自己的勇敢。 
            那个小女孩是真的勇敢,但是也会紧张。因为一紧张血管就收缩找不到,护士一直在找,差不多用了1分钟,针一直在皮肤里。后来孩子可能放松了一点,顺利地抽血了。
            当儿子把自己的手臂伸过去的时候,没有抗拒。但我能感觉到他小小的身体明显地紧张。抽到中途的时候,他也眉头紧锁,发出唉呀呀的叫声。但是没有哭出来。我问他是不是想哭?他说因为有点疼,不过没事了。 
            从这个小小的抽血中,就能看到每个孩子不同的状态。也能看到相同的心理状态。他们都会感觉到疼,也会感到紧张。但是有的孩子会控制情绪,没有哭泣。而有的孩子情绪是崩溃的,全程是哭过来的。而对情绪的控制,往往体现一个孩子的心理成熟程度。
     
            3
            孩子第一次入学,也都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可以说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次入学分离焦虑。父母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不要责备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特例。
            分离焦虑的定义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其实这个从孩子很少的时候就存在了。只是在入学的时候强度更大,很多之前就存在的心理缺失集中爆发了。要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答案不是此时此刻的努力。而看孩子在分离前的岁月里,心理是不是得到了足够的养料,内心是不是足够安全? 
            大部分孩子从七八个月起,就会明显表现出这种分离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更早。比如刚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刻也离不开父母的。他们会通过哭声来唤起父母的关注,因为父母在身边能保证他的安全。
            而到了婴儿时期,孩子在6个月的时候会感觉:我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和妈妈是一个人。妈妈是婴儿的镜子,孩子从妈妈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存在,孩子被真正看见了。
            而且他们相信父母一去就不会回来的。比如一个孩子在房间里,一刻也不能让照料者离开自己的眼。因为他觉得那个从门后消失的人就真的消失了,会感到害怕。所以孩子要求陪伴和抱持。
            在0岁——2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
            在孩子刚出生的一年中,非常脆弱,几乎完全依赖成人的照顾。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孩子感觉慈爱温暖。 
            幼儿觉得自己有所依赖,不必担心母亲会离开自己,失去照顾,他就会形成埃里克森所说的“基本信任感”。很多人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就是婴幼儿时期没有形成“基本信任感”。所以到了分离的时候,表现出强烈地反应。
     
            4
            幼儿从家庭迈入学校,特别是第一次入园,环境会有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很多孩子在这一个阶段出现过激的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等等。有时是不愿意去学校,也不愿意跟其他的小朋友交往,有的甚至持续数年之久。
            如果错过了之前的安全感培养期,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基本信任感。还有什么办法弥补呢? 
            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爸妈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对孩子忽视了?特别是看看是不是没有关注孩子的内心,只是给他物质的保证?
            请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陪伴,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比如陪孩子一起读故事书;一起去跑一次步或者运动;一起玩一个玩具。关键是一起做,而不是孩子在做孩子的,你在边上做自己的。
            有的父母说为了让孩子独立,才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带,这样就不依赖妈妈了。甚至1岁多就送到托儿所,说能让孩子更独立。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往往被老人宠溺,更加难以独立。或者在托儿所得到了照料,却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
            孩子和妈妈总是分离的,妈妈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亲子关系非常不稳固,那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爱的匮乏感便很严重。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爱的匮乏感,如果没有获得疗愈,那无论他长到多大都在找妈妈的爱。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走上独立。父母的关注和亲密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两个关键。
            孩子需要积极地关注。
            “当我不开心时,我会感到难过。我的情绪需要有人看到,不管我的目的如何,我首先希望有人关注到我的情绪,而不是忽视和打击。”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被父母关注重视的。 所以有时候儿子一脸的难过地带着他的玩具找到我说:“爸爸,我的这个轮子掉了。”其实这个时候他只是希望我能响应他的感受。“你是不是觉得不开心,要不爸爸给你修修。”不管再忙都要重视孩子的问题,因为那是他们眼里的大事。“好的!”这时候儿子马上就高兴了起来,等着我鼓捣。就算修不好,孩子也不会难过了,因为父母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并且积极地帮助了他,而这样就足够了。 
            孩子很多时候要的不多,仅仅是父母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拥抱。或者摸摸头、拍拍肩膀也好呀。让孩子被关注,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爱和理解,而不是冷漠和忽视。
            亲密的爱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安全的基地,他会信任父母的话。当父母告诉他,“下午5点我会来接你回家。”孩子就会相信父母说的话,安心地融入学校,等待父母的到来。让孩子体会到这种不离不弃的关系,自己不是孤单的,而且不会被抛弃,感觉周边的世界是安全而稳定的。这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核心。
     
            5
            我们期待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善良、包容、勇敢、自信、独立、有耐心。这都建立在一个被爱着、被尊重着的个体之上。每一个孩子都要走过一段这样特别的路:从绝对依赖、相对依赖到迈向独立。
            而我们要做的是,每一个阶段,都在孩子身边,做个守望者。
  • 女儿拿手机做作业 拍照上传
  • 前天20:20,李先生来电:我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只要她作业不会做,就用......
  • 推荐阅读
    
  •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 邮编:230001
    E-mail:lian1986@lian1986.com
  • Copyright © 2003-2015 www.lian1986.com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17863号-4